专利布局设计方法浅析(正版全文)

 

杨斌1,2

1.四川文康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72

2.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成都办事处,四川 成都,610072

 

重要声明:本文是作者的研究成果,在2014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五届知识产权研讨会上获得“优秀奖”,并收入大会优秀论文集。为了便于交流,20151月,作者将其电子版发到思博网,并声明未尽许可不得转载(并注明了作者的联系方式)。但是,多个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以及多个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网站未经作者同意擅自全文转载,或篡改后刊载,甚至多数没有明显给出原作者。特声明,本文以及CNKIhttp://www.mysipo.com/article-4179-1.html、上述优秀论文集上的作品才是获得作者授权发布的正版全文,其他任何途径的纸质、电子文稿均未获得作者授权。

 

 

摘要:

专利布局是最近几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我国极少对专利布局本身进行研究,尤其是没有对专利布局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本文从竞争力视角,简要阐述了扩展布局法、迁移布局法等多种专利布局方法,并讨论了专利申请类型在专利布局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讨论,有助于我国企业对专利布局的重视和运用。

关键词:

专利布局,布局设计方法,回避设计,专利申请类型,竞争力

 

专利布局是最近几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以对行业、区域(含国家)等的专利布局状况或竞争态势分析为主,极少涉及专利布局本身。1999年,瑞典Chalmers大学工业管理与经济学系Ove Granstrand教授提出了地毯式专利布局(blanketing and flooding)等6种专利布局模式[1]并被大家广泛引用,我国台湾地区对此作过一些介绍和研究[2],北京路浩所谢顺星等人也就专利布局模式及其应用进行过探讨[3],上述探讨都局限于Ove Granstrand教授的专利布局模式方面。虽然也有文献就专利布局设计进行过讨论[45],但仍然没有对专利布局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然而,对于专利申请人、代理人等实务工作者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专利布局设计并予以实现,更是大家所密切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专利工具的运用都还处“弱势”的情况下,这更是一个难点。有鉴于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期与大家一起共同分享和探讨。

 

一、专利布局——为研发增加价值,为申请人增加利益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专利是企业用来遏制竞争对手、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武器,谋求市场利益、保障经营自由度的工具;更是企业经营决策的资源和重要依据,其关系到企业当前及预期市场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机会。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运用专利工具来排挤甚至消灭竞争对手,从而避免竞争对手损害自己的市场利益,或保持有利于自身竞争优势的市场格局,借此获得更多的市场利益[67]。不进行有效的专利布局,而依赖于单一或零散的专利申请,上述目的肯定难以实现。

一般认为,专利布局主要包括专利的技术布局和地域布局,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专利的技术布局。就技术布局而言,其以专利系统中的核心专利为中心,通过系统优化,构建更大的、法律赋予的排他权组合来降低外部专利拥有者可能构筑的障碍,使竞争对手无法利用专利回避进入市场,进而有效阻击竞争对手,占领该技术领域,同时还可以增加交易砝码,以更优惠的条件获得外部技术[8]。简单来说,专利的技术布局就是为实现经营目的,通过合理设计、规划的一系列专利所构筑的专利组合(多件专利、多项独权),为竞争对手设置障碍,防止竞争对手的回避设计,让自身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机会和利益。

通过合理的专利布局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乃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保障产品本身市场价值的基础上,扩大利益链,为研发增加附加值。专利不是为产品设置“专利”,是为包括显性市场、潜在市场、隐性市场在内的市场利益而构筑专利组合,实现“可能”利益的最大化或最优化。通过专利组合让专利更有竞争力,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与国外企业的抗衡。专利布局不仅要控制直接市场,还应该谋求间接利益,即是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又是为企业储备后续发展资源、技术力量和新的发展机会之基础。

 

二、专利布局设计方法——如何成为专利“土豪”!

目前,企业对专利申请的认识多数局限于技术方案本身,或者产品本身所应用的技术,或者发明本身在产品上的应用,导致获得的专利形成的附加值低,不利于企业市场利益的实现。

1.扩展布局法——保护“发明思想”才是王道

由于研发工作受实际需要的影响,很多发明仅仅是得到一种发明人认为最理想的实施例,或者找到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导致在专利申请时,撰写得到的权利要求往往很单一,保护范围狭窄,即使采用上位概念进行概括或并列概念,由于受原始技术方案的局限,也很难获得多样化的权利要求或专利申请,保护范围自然受到制约,对竞争对手的限制必然不足,使得申请人丧失了本应该获得的权益。这样不仅难以有效排挤和限制竞争对手,更不能增加研发的附加值,反而可能会给竞争对手形成技术启示,“引导”竞争对手超越自己。

发明的技术思想贡献往往大于发明本身的价值,基于该发明的技术思想完全可能有很多类似的技术方案,甚至表面上看起来不同,而本质上相近的技术方案。而现有的专利申请模式,无论在专利申请布局、还是在权利要求布局方面都没有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权利要求应该积极去保护你的创新点子,而不是消极去保护你所想到的具体做法”[9],相应地,好的专利布局能让发明的“思想”统领全局,通过对发明点本质的分析,借此进行专利布局,积极保护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方案,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 扩展布局法的过程模型

扩展布局法[①],是对实现发明技术思想的一系列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专利布局, “由表及里将发明本质化,本质方案化,方案具体化,具体多样化”是其精髓所在。通过对发明本身的技术方案(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分析,对核心发明点进行抽象、概况,得到概念化的发明点本质——发明的技术思想;如果该概念化的发明点能够转换为符合专利法保护要件的抽象技术方案,将其作为独立申请,构成该发明的核心专利,实现以“有限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无限的发明方案”;如果概念化的发明点无法构成抽象技术方案,则将其演变为能够实现该发明点本质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包含发明本身的技术方案),根据得到的系列技术方案形成多个子专利。在满足单一性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多个技术方案、抽象技术方案合案申请,以减少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费用;或者形成“核心专利+子专利(外围专利)”的专利组合。图1给出了扩展布局法的过程模型

采用该方法能够对实现发明技术思想的一系列上位化或具体化技术方案的保护,构成对发明在纵深方向的专利布局,拓展了发明的深度,有效防止别人的回避设计,并可形成一定的迁移性,为下述“迁移布局法”的实施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撑。从布局效果上看,可形成以发明点本质为中心的放射性专利布局。当然,该方法还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实现基于其发明技术思想的专利布局或回避设计,并超越竞争对手。

该方法适合于比较核心或基础发明的专利布局。同时,还需要注意:

对于无法进行抽象概括的发明,例如发明点很不明确,甚至就是“组合叠加”的发明,不适宜该方法,当技术思想无法得到保护时,就只能保护发明本身了。

使用该方法时,不能脱离现有技术,对于核心技术,原创性越强的效果越好。如果并非原创性发明,或概况后,发现涵盖了现有技术方案,此时应以抽象概念化的技术思想为指引,剔除现有的技术方案后,分别拟定具有创造性的多个独权,或者多件专利申请。

2.迁移布局法——发明的“72

现在很多申请人不注重技术方案的移植应用,使得发明的应用领域受到很大局限,专利布局更没有考虑迁移,导致可能形成的专利附加值不能得以体现。这就如同我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对火药的应用进行移植扩展,反而让西方列强应用火药而提前进入热兵器时代,就是一个反面典型。

迁移布局法,是将发明涉及的内容移植到其他产品、方法、技术、甚至其他技术领域的可能应用而进行的布局。由于技术存在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发明中的某一技术手段完全可能通过迁移,扩展应用到多个领域,拓展发明的宽度;通过对发明的“由近及远,深挖扩用”,拓展发明的应用路径和领域,实现专利布局的横向扩展、多面性和多样化。在实施时,根据发明的特点,可以从发明的思想迁移、结构迁移、原理迁移、方法迁移、技术手段迁移、技术问题迁移、用途迁移等方面进行分析。图2给出了迁移布局法的过程模型。

2 迁移布局法的过程模型

3.替代布局法——让产品“独霸天下”

俗话“成功的道路千万条”,能够实现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也不止一个,如果仅仅通过专利保护自己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其他人完全能够使用其他替代技术方案来分割市场,影响企业的市场利益,只有让别人穷途末路,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独步天下。

替代布局法[②],基于自身实施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发明目的),将实现该发明目的的其他多个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布局[③]。图3提供了相应的过程模型示意图。在使用该布局方法时,除了对实现相同发明目的的替代方案进行专利布局,还应该对达到类似效果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布局。

3 替代布局法出过程模型

4.特征替换布局法——动而生辉

实现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肯定存在某个、甚至某些技术特征可以予以替换而实现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效果,甚至带来更好的技术效果,这为竞争对手的回避设计带来了机会。特征替换布局法正是对此的防范。

特征替换布局法,是将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某些或某个技术特征、特征组合等进行替换,或变换各个技术特征的组合关心形成的新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专利布局。所替换的技术特征或特征组合可以是功能、效果或结构等相近的部件、成份、步骤等,或者根据相应技术特征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替换,或采用形态分析(创造技法的一种)得到尽可能穷尽的替换方案,甚至发现打破常规的替换方案。将特征替换后形成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布局,防止竞争对手可能的回避设计,还可能通过此布局方法形成意料之外的“新发明”。

5.阻击布局法

阻击布局法[④]:在分析竞争对手技术的基础上,找到其技术方案突破点或者必须经过的环节,对此进行专利布局,阻碍竞争对手所研发技术的实施,拖延其产品上市时间,降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保障自身市场利益。

6.迷惑布局法——专利迷魂阵

迷惑布局法[⑤],是为迷惑竞争对手,防止竞争对手的技术跟踪和障碍设置而进行的专利布局,是有意释放的“烟雾弹”。专利布局中除了对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提交专利申请,还需要对主专利中的某些特征进行处理,形成新的申请,甚至可能是无法真实实现的技术方案,迷惑竞争对手;以及申请一些完全与研发方向不一致的专利申请来迷惑竞争对手。如果迷惑专利能够让竞争对手认为是重要专利,这才是高水平专利布局的体现。

7. 发明改进布局法

发明改进布局法,通过对自身或竞争对手的发明进行改进、完善,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专利布局。其可以是改进、减少某一或某些技术特征,增加新的技术特征,找到其缺陷进行完善等。该方法用于实现外围专利的布局,当然也可为竞争对手制造障碍。

8.散点布局法

散点布局法,是对一个完整的产品、方法,以及所涉及的产业链中不同的发明点所进行的专利布局。由于这些发明点往往其位于产品或方法的不同位置或环节,在专利布局关系上形成多点组合。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图4给出了该方法的过程模型。

4散点布局法的过程模型

9.交错布局法

交错布局法[⑥],是对一个完整产品或方法,以及所涉及的产业链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特有关系构成的发明点,采用相互交错、关联的方式进行专利布局,在产品或方法、以及整个产业链上形成交叉、网状的专利组合,通过专利布局将各个环节捆绑在一些,形成统一的专利整体。图5给出了该方法的过程模型。

5 交错布局法的过程模型

 

此外,在专利布局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研发副产品——“意外的发明”进行专利布局,实际上很多重要的发明都是研发中副产品,例如火药就是炼制仙丹过程中的意外发明。这种布局往往能为实施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合理利用专利申请类型,有效助推专利布局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可对技术方案进行专利保护,但二者的创造性水平要求不同,保护的客体也存在差异。在具体专利申请实践中,在符合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保护客体的前提下,往往将创造性水平低的“小发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将创造性水平高的“重要发明”申请发明专利,以及采用“一案两报”方式提交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申请。

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实用新型专利的特殊性,其完全可以在“核心专利”的布局中大显身手,即“实用新型-核心专利”、“实用新型+发明-核心专利”的专利布局方法。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水平要求低,因此可把权利范围写得很宽——此时创造性可能低,但是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要求——从而获得较宽的保护范围;而将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写得较窄以满足较高的创造性要求,以此形成以实用新型专利为“基础(核心)专利”的专利布局。还可以在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中写入方法性的技术特征,或采用发明专利申请保护创造性强的技术特征,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保护创造性较弱的技术特征,从而获得保护范围交叉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形成以“实用新型+发明”为“基础(核心)专利”的专利布局。采用上述布局方法撰写的申请文件,由于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不同,不属于相同的发明创造,可以同时获得专利权。此外,由于实用新型专利不进行实质审查,还可将多个技术方案采用恰当的撰写技巧同时写到一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多个技术方案的保护[]

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没有实质审查的品质检验,授权后修改的机会也非常有限,因此为了确保实用新型专利在专利布局中的价值,必需加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尤其对于处于专利布局重要地位的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要远远超过发明专利申请,将申请文件的缺陷扼杀在提交申请之前,否则,滥竽充数的实用新型只能成为企业装点“数字门面”的“成本中心”。

为了保证专利布局的有效性,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必然要决定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需要根据专利申请类型的差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申请文件撰写方式。事实上,只要申请策略恰当,高品质的实用新型专利甚至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其保护范围会大大超越发明专利,甚至构成重要并且稳固的“基础专利”。

此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专利布局设计中的运用也不能忽视。

 

五、结语: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相关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也没能对上述方法结合案例进行阐述。此外,为了实现有效的专利布局,首先应该需要确保其具备专利性,往往需要辅助知识产权创造方法进行实施[10-11],当然,以上的部分方法也可为研发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上述布局设计方法应该根据项目情况综合使用,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布局,实现交叉防护。专利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即是技术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更是经营管理问题,布局设计中不仅受到技术发展的制约,还要考虑时间因素(申请时间、公布时间、申请进度控制、授权时机把握等),更要配合恰当的申请策略(如文件撰写方式、权利要求布局与架构、优先权、分案申请、隐含信息公开、答复技巧及应对措施等)来实现,甚至还受到技术发展趋势、公司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宏观经济状况、市场、情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笔者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从知识产权的逆境中崛起,实现专利运用的“逆袭”,尽快成长为专利应用的“土豪”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Ove Granstrand.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towards intellectual capitalism[M].UK/Northampt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1999:218-222.

[2] 科技产业信息室(台湾). 再谈专利布局[EB/OL].(2008-03-19) [2013-12-23].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08/pclass_08_A022.htm.

[3] 谢顺星,高荣英,瞿卫军.专利布局浅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8):24-29.

[4] 杨競春,方琴.重大产品专利布局初探[J].东方电机,2013,(1):1315.

[5] 贾丽臻,张换高,张鹏,等.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专利布局设计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3203):173179.

[6] 杨斌,陈定超,李蛟龙,等. 成都市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及发展策略研究[C]//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598.

[7] 杨斌.从“苹果皮”反思外围创新中的专利运用策略[C]//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477.

[8] 吕一博,康宇航.基于可视化的专利布局研究及其应用[J].情报学报,2010292):300304.

[9] 廖和信.专利,就是科技竞争力[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01.

[10] 杨斌.知识产权创造方法刍议[J].科技信息,2012,(7):59-60+90.

[11] 杨斌,谭隽.试论专利取得为目的之技术创新可行性[C]//鲍红,等.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471477.

 

作者信息

杨斌,中国专利代理人(资格),中国创造学会理事,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务与研究工作。

Email:wincom_ip@126.com



[]该方法可称为“扩展性布局”、“扩展式布局”、“延伸布局”或“延展布局”。其既可用于专利布局,也可用于专利文件撰写时权利要求架构的设计、技术方案的扩充,从而获得更宽的保护范围,甚至可以找到更好的技术方案。笔者在2011年提出,并制定在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指引中,要求对代理的重要申请采用这种模型进行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设计——即“指引”中技术方案分析时所称的“一句话概括发明点”,就是它的一种具体应用。笔者在文献[7]中也应用该模型的思想进行过简要的讨论。关于其具体运用,笔者将在另文中进行讨论。

[]也可称为补偿布局法或填充布局法。

[]当然,对于一些完全没有实施价值的技术方案可以不进行专利布局,但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开,如采取恰当的方式直接记载在某些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既可以公开,又很难被竞争对手发现。

[]即障碍布局法。

[]即干扰布局法。

[]或称关联布局法。

[]由于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授权后,单一性不属于无效理由,因此可以获得稳定的专利保护,权利主张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权利要求。当然,现行专利法和《专利审查指南》中已经明确,要对明显不具备新颖性进行审查,因此,在具体实务中应该谨慎撰写。限于篇幅,关于实用新型专利在专利申请策略中的运用笔者将另文进行讨论。